近日,一则有关美军对伊朗核设施军事行动的消息在国际舆论场掀起波澜。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一段视频显示,其威力巨大的 GBU - 57 巨型钻地弹直击伊朗福尔多铀浓缩厂。按美军此前宣传,这种钻地弹应能对地下深处的核设施造成毁灭性打击,可现实情况却令人大跌眼镜。
据相关报道,当 6 枚 GBU - 57 型钻地弹呼啸着冲向福尔多铀浓缩厂时,看似威力惊人。一枚 GBU - 57 重约 13.6 吨,从视频中能看到,其撞击地面后扬起巨大尘土,随后测试井内出现火光。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凯恩也宣称,这 6 枚炸弹全部命中预定目标。然而,深入分析后发现,此次袭击远未达到美军所吹嘘的效果。
科学家们经过研究得出,钻地炸弹的穿地深度受诸多因素影响,包括弹头形状、武器重量和直径、撞击地面的速度,以及最为关键的被投掷土地的类型。根据计算,若 GBU - 57 被投掷到粘土中,理论上可深入地下 80 米。但在伊朗福尔多铀浓缩厂所处地质条件下,这里是中等强度的岩石,这种钻地弹却只能深入地下约 7.9 米,与此前美军宣传的 60 米深度相差甚远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雷蒙德让洛兹教授也指出,岩石种类和地质结构的不同,不仅会导致炸弹在地下改变方向,还会分散爆炸威力。
此前,美国方面一直宣称,这种巨型钻地弹能够对地下核设施造成 “倒退十年” 的毁灭性打击。可如今,仅从钻地深度来看,6 枚 GBU - 57 钻地弹甚至都未能有效穿透伊朗核设施上方的岩层,只是摧毁了部分地表建筑。这无疑让 “倒退十年” 的说法沦为笑柄,谎言彻底破灭。
从此次事件可以看出,军事武器的实际作战效果与理论设想往往存在差距。美军虽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,但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敌方精心构筑的防御设施,也难以轻易实现其战略目标。这也为其他国家在军事防御和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,那就是在面对潜在威胁时,要充分利用自然地理条件,加强防御工事的建设,以提高自身的战略安全性。
此次美军钻地弹在伊朗核设施面前的 “乏力” 表现,也给国际社会敲响了警钟:在军事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,武器的宣传与实际效能之间可能存在巨大鸿沟。我们在关注军事动态时,不能只听一家之言,而要依据科学分析和实际情况来客观判断。
金富宝-山东股票配资公司-在线配资软件-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