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朗对以色列的攻势丝毫不减,中美俄态度呈现明显变化,美媒预测称,一旦美伊交战,中方损失最大。关于中东局势,各方是什么态度?为什么说战争打响会让中国成为输家呢?
综合多家媒体6月20报道,伊朗当天发起了17轮打击以色列行动,因为有胡塞武装的配合,所以采取了自杀式无人机、常规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饱和式轰炸,以色列海法、特拉维夫等重要城市都是重点“照顾”目标。面对愈演愈烈的胶着局势,中美俄三方的态度也有了明显变化。
先说美国。作为以色列率先入侵伊朗的最大靠山,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态度在短短一周内也发生了明显变化。6月13日凌晨以色列发起袭击后,白宫第一时间否认袭击和美国有关,试图撇清责任。但不到24小时,特朗普就推翻了白宫的声明,表示自己支持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,并在随后几天不断升级言论,包括:自己已经耗尽耐心,要求伊朗“无条件”投降;宣称美军已经锁定哈梅内伊位置,不要做无意义的抵抗等等。
然而随着局势升级,伊朗对以色列的反击越发强势,且下场声援和参战的国家越来越多,胡塞武装、巴基斯坦、伊拉克政府,以及中东其他21国的联合谴责声明。尤其是刚刚宣布下场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,扬言美国如果进攻伊朗就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和红海所有港口,并警告在中东上空飞行的美军战机。
在这种情况下,特朗普的态度有了明显变化,根据白宫的最新声明,特朗普将在两周后再决定是否采取对伊朗的军事行动,他认为这个期间是很好的缓冲期,美伊或许能够达成谈判。这就是典型的特朗普谈判技巧了,极限施压然后主动让步,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,但不论怎么说,特朗普的态度转变对中东局势有着重要作用。
再看俄罗斯。伊以冲突爆发的第二天,普京就致电两国,明确谴责以色列对伊朗的军事行动破坏地区和平,希望双方能够保持克制,避免局势升温。这番表态虽然站队伊朗,但明摆着是不打算出兵支援了,作为今年1月中旬刚签署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》来说,普京的态度的确让人有些寒心。
或许是听到了外界的质疑声,当地时间6月19日凌晨,普京公开回应称,俄伊之间是战略伙伴关系而不是军事同盟,今年1月签署的条约也不包括国防方面。最重要的是,伊朗并未向俄罗斯请求军事援助,俄方此前也向伊朗提出协助建设防空体系,但伊朗方面并不感兴趣。
不过在19日下午中俄领导人通话后,俄罗斯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。据俄新社报道,当地时间6月20日,克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表示,伊朗政权更迭造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,如果哈梅内伊遭遇暗杀,俄方将会采取“非常负面”的回应。言外之意就是警告美以不要试图暗杀哈梅内伊,否则将激怒俄罗斯。
最后是中国。作为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和平国家,在此次伊以冲突爆发后,中方的态度却有了明显变化,王毅外长致电以色列外长,强烈谴责以方对伊朗的入侵行为,支持伊朗捍卫国家领土主权,希望双方能够停火和谈。而在特朗普宣称锁定哈梅内伊位置时,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,对当前局势表示担忧,中方反对侵犯他国、威胁领土完整等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。而中方这样的严肃态度,美国媒体却有“不同的解释”。
据《纽约时报》刊文称,如果美国和伊朗爆发冲突甚至全面战争,中国的损失是最大的。一方面,中国50%的石油都要途经霍尔木兹海峡,美伊大战必然导致该航道封锁,中国这个能源需求大国遭受损失是必然结果;另一方面,近年来中国一直支持伊朗对抗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。但从纸面数据来看,伊朗不可能是美国的对手,毕竟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”,一旦哈梅内伊政权被取代,那么中国在中东地区和美国的博弈将满盘皆输,损失无法估算。
话虽如此,但美媒有些太想当然了。美伊爆发大战的概率明显降低,俄罗斯的军事威胁、中国的外交警告都让特朗普政府举棋不定,迟迟不敢下令。更何况,战争局势瞬息万变,以色列在伊朗和三位盟友的狂轰乱炸下还能支持几天都是未知数,美军迟迟不敢下场,后续再介入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。
现在伊朗外长已经和英法德、欧盟代表进行冲突以来的首次接触,旨在摸清各方的底线,特朗普给出的14天的期限或许就是为了美伊谈判预留空间。个人认为,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,接下来的局势发展依旧持续跟进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金富宝-山东股票配资公司-在线配资软件-配资在线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